欢迎来到海牛易货商城

三江:世界楼桥之乡 侗族风情殿堂(组图)

  2014-11-10 阅读:678
     在广西北部,有一个被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的地方,它像一幅五彩斑斓的巨型美景图镶嵌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凭借其博大精深的桥楼建筑文化和浓郁的侗族风情,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赞誉为“侗族的香格里拉”。她就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程阳八寨金秋

 

    世界楼桥之旅:惊奇与震撼

    三江侗族擅长木构建筑,他们无需图纸,不用一钉一铆,仅凭画有特殊符号的半边竹刊和两扎五寸左右的竹签,就能平地立高楼,陡坡起大厦。其传统的木构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瑰宝,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名录。木构建筑是侗家人乐善好施、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见证,尤以鼓楼、风雨桥最经典出名、最具代表性。

    侗族鼓楼集塔、亭、阁的优雅于一身,既有宝塔的雄伟壮观,又兼有亭廊的精致优雅。它是侗寨的主要标志和侗族的族徽。侗族将艺术、建筑、绘画等丰富多彩的众多元素高度统一在鼓楼上,将其作为侗寨议事、娱乐、迎宾的主要场所,所以鼓楼又有“寨魂”“寨胆”之称。千百年来,鼓楼一直伫立在侗寨的中心位置,头顶蓝天白云,轻挽山野流风,成为侗寨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江鼓楼

 

    侗族风雨桥集桥、亭、塔、廊四者于一身,采用榫卯结合梁柱体系,桥体既有雄伟壮丽之姿,又有玲珑精巧之势,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风雨桥在侗族的传统观念中,有着丰富的文化隐喻,它不止是实用的交通之道,也不止是挡风遮雨的“晴雨伞”,它既是侗族原始信仰中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护寨消灾、招福纳财的"风水福桥",更是侗族人民心中的“生命通道”,他们认为每个来到世上的人,都要通过这样的桥,桥的美丑好坏关系到他们的未来,所以他们把风雨桥修建得富丽堂皇,一是庇佑族人子子孙孙一生坦荡通畅,二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生灵来到寨子里。正因如此,一直以来生活并不富裕的侗族人,把风雨桥看得比家还重要,故侗族地区出现“雕檐画栋桥上盖,家居简陋也自在”的一大奇怪民俗文化现象。

    说到三江的200多座鼓楼、120多座风雨桥,不乏有闻名中外的佼佼者,独柱鼓楼、马胖鼓楼、岜团桥、程阳桥就是其中最亮丽的明珠。

    一般鼓楼主承柱为四根,始建于1921年、高19米的独柱鼓楼,主承柱仅为一根,被誉为“三江之最”。“之最”之处不在其高,亦非其大,而在其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马胖鼓楼建成于1928年,高20米,层层飞檐,檐下绘民族图案,正厅板壁描绘美丽的侗乡风光。1963年被列为广西“区保”,2006年提升为“国保”。

    已有百年历史的岜团桥,是世界首座人畜分道木质立交桥,开创了立交桥的先河,可谓立交桥的鼻祖,2001年成为“国保”。传说建桥的两位民间艺人,一个从左边建,另一个从右边造,在中间连接而天衣无缝,堪称侗族建桥史上的杰作。三江以制作建筑模型为业的能工巧匠说:“其他风雨桥模型经常制作,唯独极少制作岜团桥模型,因为它的建筑技艺实在太高超复杂!”岜团桥营造技艺之绝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广西著名壮族诗人、词坛泰斗古笛先生惊叹之余,赋诗盛赞其为“天下第一立交桥”“鲁班师傅也折腰”!

岜团桥

 

    程阳桥是三江侗乡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座风雨桥。它历史悠久、造型美观、民族特色浓郁,始建于1912年,全部由村民捐资出力修建,耗时12年方才建成。它桥体采用密式悬臂托架简支梁木石结构体系,两台三墩四孔五亭,墩台为青石砌,身是杉木造;浑然天成,宏伟壮观。它凭借精妙的建筑技艺和雄伟的英姿名扬四海,成为侗族风雨桥的杰出代表。

    俗话说,图片和影像中的风光比现实中的景色亮丽优美,因为相机和摄像机“正面美化”了风景。当你第一次站在程阳桥头闭上双眼,任凭自己思想的野马脱缰奔驰,尽情回想看到过的程阳桥图片和视频,尽情想象它是什么摸样。当你再睁开双眼时会发现,原来相机和摄像机也有“负面丑化”的重大缺陷!它们都从某种程度上隐瞒欺骗了我们!真实的程阳桥,比所有图片和影像中的程阳桥都要雄伟壮观! 其桥廊也深邃悠长得多!这时你才由衷感叹:只有走上程阳桥,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气势恢弘,这跟之前它给我们的那种秀气恬静风格完全不一样,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也只有走上程阳桥,我们才知道,它为什么能在1982年就被列为“国宝”!它为什么能济身“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桥”和“世界十大最壮观桥梁”!我们是在走上程阳桥的那一刻不得不被它折服的!

程阳桥

 

    据说,当年程阳桥被特大洪水冲垮大半需要重建时,外来的建筑大师们连设计图纸都尚未画出,本土木匠师傅不用设计图纸,仅凭一根香竿、一把竹签就将规模宏大、建造工序复杂的程阳桥重建完毕了。这着实令那些外来的建筑大师们大跌眼镜、匪夷所思却又佩服得五服投地,叹为观止。正因如此神奇,所以无数未曾一睹“人间奇迹程阳桥”庐山真面目的人,抵挡不住其诱惑,心驰神往!大文豪郭沫若和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是众多神往者的代表。1965年,只是听人“艳说林溪风雨桥”的郭老,怦然心动,欣然赋七律诗盛赞并亲题桥名。1982年,罗哲文深为程阳桥英姿所倾倒,题字赞叹:“久慕三江程阳桥之名,三十年来每想一睹实物,今日得遂宿愿,果然名不虚传。结构造型,堪称杰作。幸哉!幸哉!”

    三江除了上述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鼓楼和风雨桥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桥楼建筑后起之秀、正在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三江鼓楼、侗乡鸟巢、三江风雨桥。它们都是侗乡木构建筑世界的弄潮儿。

    三江鼓楼2002年建成时创造了占地面积最大、高度最高、楼层最多、主柱最大等四个“世界之最”。它集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站在第25层观景台上,游人可以欣赏到“一览众楼小”的县城大侗寨美景和浔江河风光。而令人感到更刺激的,是登楼的过程,楼梯越往上越小,无不让人心惊胆颤。无数游人说:“登三江鼓楼,犹如登埃菲尔铁塔,玩的就是心跳!”

侗乡鸟巢——中国侗城

 

    直径88米高29米的侗乡鸟巢即中国侗城,因外观设计类似北京奥运中心“鸟巢”而得名。它是全国首家集侗族传统斗牛、民族歌舞表演、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运作大型木制斗牛场馆,也是三江县城具有侗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三江风雨桥是侗族特色木质建筑,宽16米,全长368米,比此前世界最长风雨桥纪录保持者湖南龙山县捞车惹巴风雨桥还要长79米,创造了世界风雨桥的新纪元,无愧于世界第一风雨桥。

    三江素有“世界楼桥之乡”“世界侗族木构建筑生态博物馆”的美誉,上述建筑就是其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一朵朵耀眼奇葩,每座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她们是侗族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和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木构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其历经百年风雨,仍象郭沫若赋诗盛赞的那样“重瓴联阁怡神巧”“竹木一身坚胜铁”!堪称世界一绝,观止矣。

三江风雨桥

 

    侗族风情之约:节庆竞艳 歌舞同辉

    在三江侗乡,能与楼桥建筑相媲美的就是节庆和歌舞了。

    三江是“百节之乡”,节庆文化源远流长。一年四季,步入侗乡,你都会与侗族的节庆不期而遇,撞个满怀拥有一份惊喜。在众多的节庆中,最隆重热闹、最富有侗族特色的,当属正月春节、三月三花炮节和国庆中国侗族多耶节。

    春节前几天,三江侗乡各家各户便开始宰杀土猪宴请邻居亲朋。侗家人宴请宾客越多觉得越荣耀,有时在这家尚未吃完午饭,下家又叫去吃晚饭了,寨子中新年祝福酒令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春节未至,侗乡就这样提前轰轰烈烈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过年期间,能歌善舞的侗家人开始进行“月也”、芦笙踩堂、多耶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而外人最喜津津乐道、最想一睹为快一饱眼福的习俗,还是程阳八寨春节特有的婚姻习俗“偷亲”和“送新娘回门”。原来,侗族允许“姑表亲”,舅家表哥对姑家表妹有迎娶优先权。通过“行歌坐夜”方式产生感情的情人,为了反抗,便有了偷亲和抢亲。现在已不实行姑表婚了,但偷亲习俗传承至今。不偷,就意味着对舅家不尊重。所以程阳八寨青年男女相亲满意后,新郎在除夕之夜才特邀几个好友在夜里悄悄地把新娘接到家里。夜里燃放鞭炮庆贺的侗家越多,说明偷亲成功的人家就越多。大年初二,新郎举办酒席宴请各方亲戚朋友,大年初三邀上所有亲朋好友抬上红猪,提着红鸡,挑着早早腌制的酸鱼酸肉,放着鞭炮,浩浩荡荡的送新娘回门。如今,新娘回门已成为一大景观,每年都吸引无数五湖四海的游客欣然前往体验观赏。

    花炮节尤以举办了上百届的富禄乡三月三花炮节最久负盛名。 按传统习俗,花炮节有“还炮”、“游炮”、“抢炮”、“接炮”、“养炮”等场面庄重热烈的祭祀仪式及活动程序。最激烈最吸人眼球的是“抢炮”,它是花炮节最具观赏性、最精彩、最主要的活动之一。铁炮燃放时,将一个茶杯口大小外系红绿丝线的铁圈冲上高空,各村寨的抢花炮队以铁圈落地为目标,蜂拥争夺,谁把花炮抢到指定的地点即为胜者,一般获得红猪一头、山羊一只、彩酒一坛、奖金若干等丰厚彩礼。每年富禄花炮节,还有“抬官人”、大木拉山、民族风情大游行、芦笙踩堂、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侗族民俗表演。

抢花炮

 

    不能上升为“文化”的节庆,是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无法传承百年的。经久不衰的富禄乡花炮节,正是拥有传统宗教信仰文化内核作为支撑。花炮一般分头炮、二炮、三炮,在历史上都赋予一定的民俗含义:头炮为福禄寿禧或吉祥如意;二炮为升官发财或风调雨顺;三炮为人丁兴旺或五谷丰登。如今每炮虽已赋予团结、胜利、幸福等新的时代意义, 但民间普通接受的是传统含义,其传统祝福意义更深入人心。侗家人心灵深处认为,谁抢到花炮,那一年就能得到神灵的祝福庇佑。经过上百年的沿袭,这样的信念已成为侗族信仰的一部分。这种信仰的力量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望,这就是人们拼命博取这个小小花环的原始动力。侗家人以能参加花炮节为幸事,更是以能抢到花炮为无尚荣耀。每年福禄花炮节都会聚集十余万各族同胞和四面八方的游客。

    中国侗族多耶节,是新世纪三江县委县政府在每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主导举办的一个重大节庆,斗牛、抢花炮、打南瓜仗、送新娘、民族风情大游行、“婄更”选美、侗族歌舞剧展演、百家宴、捶糍粑、芦笙踩堂、捕鱼、行歌坐夜、侗族“讲款”等三江侗乡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活动和歌舞,以及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都一网打尽,展现得淋淋尽致。为一睹节日盛况,尽情享受民族文化盛宴,每年都有十余万宾朋从五湖四海涌向三江。

多耶节百家宴场面

 

    为欢度佳节,侗乡节庆之上都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侗族百家宴。百家宴是侗族集体宴请宾客的一种饮食习俗,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侗乡有一种说法:“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自备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转转”酒、享百家福气。饭桌上,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大伙拉着家常,唱着酒歌,场面热闹非凡。如今冠小百家宴,早已闻名海内外。在这里,游人可以亲眼看到侗族盛大的拦路迎宾仪式、大型芦笙踩堂舞和多耶舞等舞蹈表演;亲耳听到迎宾歌、祝酒歌、侗族大歌等歌曲演唱;亲“嘴”品尝到侗族咖啡特色美食油茶;还可以亲手捶捶糍粑、摇摇纺车、学学织布……亲身体验一次侗族的歌舞、饮食、宴席等文化以及惬意自在的侗家生活。百家宴是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冠小百家宴,已成为八方来客和中外各大媒体的“宠儿”,成为侗族风情旅游的一大知名品牌。

冠小百家宴

 

    三江无处不歌舞,在隆重的节庆和侗族百家宴上,自然少不了歌舞助兴。三江是“歌舞之乡”,“饭养身、歌养心” 历来都是侗家人的信条。走进侗乡,你会听到侗家人的歌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侗家人上山下地干活时唱拉木歌、收禾歌;村寨集体互访时唱拦路歌和开路歌;酒宴时唱酒礼歌、祝酒歌……最令人陶醉的是已荣登世界“非遗”大雅之堂的侗族大歌,它是侗族民间独有的原生态无伴奏多声部复调式清唱民歌,在法国巴黎一“唱”成名,打破了西方国家认为东方世界没有复调式音乐的偏见,饮誉国内外,被西方喻为“天籁之音”,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侗族大歌

 

    侗家人在节庆时跳芦笙舞、多耶舞等民族舞蹈。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内容和形式多

种多样。多耶舞是参与性极强、主宾手牵手就能跳起来的和谐团结舞,在芦笙曲子和歌声的伴奏下,或“过家家”或蹲或跳,当众人将其中的一位主要宾客高高抛起时,舞蹈达到高潮,也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又回味无穷。

    芦笙地筒吹起来,侗族大歌唱起来,手牵手舞蹈跳起来,不管是节庆还是非节庆,热情好客原本就能言善语的侗家人,其实却更加擅长于用和谐欢乐振奋人心的歌舞来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侗族风情催人醉,自然风光无限美。三江侗乡原始的民居、古老的水车、神奇的楼桥掩映于群山流水之间,加上其间回荡着传承了侗族千年文化的歌声,演绎着奇异的民风民俗,构成了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情画卷。难怪郭沫若神往感叹“何时得上三江道”,香港著名学者陈茂祥感慨“不到三江恨不消”。

    灵动世界楼桥,天籁侗族大歌,炫彩风情侗乡。三江之旅,单单靠一个“游”字或“观”字是远远不够的,它像品茶一样需要慢慢的“品味”,非得在“品”字上下足功夫不可。(梁觉振 文/图)

芦笙舞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